
极速打开
第一百一十章 儒
权。
当然限制皇权有时候未必是坏事,毕竟深宫天子不知世事,不懂民情更容易犯错,恰到好处的限制更利于江山稳固。
然而,自从脱胎于儒学的理学兴起,在咱看来这儒学的路就已经彻底走歪了,或许如程朱这样的理学大儒的思想是好的,只不过被后世曲解,最终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的学说……通天阁小说
看看汉赋、唐诗、宋词甚至是元曲,再看看大明有什么?小说吗?
考四书五经,圣人的微言大义不能算错,可为何只能考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,难道朱熹的一家之言就能代表全天下儒生的思想,就一定是完美无瑕,无懈可击的?难道就因为朱元璋姓朱,朱熹也姓朱?
更何况还限定格式考八股文,非得把读书人的思想给限定在一个框架之内去考,岂非是扯淡,你也是儒生,看看现在四书的科考题目,所有的句子都考完了,竟然能别出心裁的弄骈文,完全前言不搭后语的两句话非得生搬硬套的湊在一起去考,这是要考什么?考扯淡吗?
科举无疑是这天底下最公平的录取人才方式,也是寒门士子最好的晋升之阶,但是无可否认,科举的弊端同样明显。
比如考官的个人喜好和主观色彩过于浓烈,一篇文章写的再如何花团锦簇,再如何贴切圣人思想,可只要不合考官的胃口,有悖于考官对于圣人微义的理解,那么被黜落几乎都是板上钉钉的事,这就叫公平?
最大的弊端还不是这个,在咱看来士子们皓首穷经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苦读四书五经,两耳当真是不闻窗外事,然后呢?
走上仕途之后去地方上治理政务却要靠刑名师爷靠钱粮师爷,这岂不是笑话?
靠这些师爷,那咱还要这些读了一辈子死书的进士官举人官干什么?直接让这些师爷当官理政不就完了?
当然,咱不否认儒家士人当中也确实出了不少治世名臣能臣,但是相对于儒家读书人这个庞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看广告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打开APP 阅读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