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明末之席卷天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12章 议和之争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送粮让他回京。

  塔山被破后,驻守宁远的吴三桂,不等朝廷命令,直接放弃宁远,全军退往山海关。(原历史他还等于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才走,这次吴三桂被徐敷奏鼓动后,直接就跑回山海关了。)

  此至,山海关以北,明廷所有地方,尽归满清,几十年经营的松锦防线拱手送人。

  六月,马绍愉回京,清致书崇祯帝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、疆界事,将议和条款密件送陈新甲。

  这时崇祯帝也在朝中焦头烂额。

  早先陈新甲曾经不小心把想与清朝议和的事告诉过傅宗龙。

  傅宗龙离京时,又把这事告诉过大学士、吏部尚书谢升。

  谢升后来看到松锦大败,就把傅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,崇祯帝召陈新甲过来质问,陈新甲叩头谢罪。谢升想了想,进言道:“那边如果肯议和,和也可以。”崇祯帝默然不语。

  没想到,没几天,清使鲍承先就来了。

  崇祯自然暗喜,赶紧指挥陈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,于是朝廷其余官员们都不知道。

  后来有言官去拜见谢升,谢升不心说漏嘴:“皇上的意思是主张议和的,希望你们不要多话。”

  当然了,谢升也可能不是不小心的,大概觉的皇帝会有担当,敢做就敢认。

  现在疆事大坏,谢升也觉的必须议和才好,你崇祯帝难道就不想吗?

  不料言官一传十十传百,个个大为吃惊,马上纷纷上书弹劾谢升,若崇祯有担当,这次就直接在朝廷上声明,这事是我让谢升干的,你们服不服都没用,听着办就行,大明朝的命运,或许就改变了。sttgxcl.com

  但崇祯当然不承认啊,立马把锅推到谢升身上,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。

  但崇祯还想干这事,继续交给陈新甲,再次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,可朝廷官员又不是傻子,渐渐大伙都知道了,所以屡屡上书争议,但是他们都没有掌握到证据。

  他们三天两头的上书,怒骂陈新甲,其实就是等于在骂崇祯。

  崇祯被骂的焦头烂额,又没办法。

  就在这时,马绍愉回京,带来清兵议和条件的密函。

  陈新甲置于案上,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,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,这下完蛋了,瞬息传遍大明全国,连丁毅都拿到一份。

  密函上皇太极说,希望大明承认大清国的地位,双方以现有的地盘划分边界。

  并开启通商贸易,大明为兄国,大清为弟国,做兄长的,每年应赏赐给弟弟十万两银,二十万石粮。(岁币)。

  有一说一,满清虽然残暴,皇太极历史上,这时真是想议和的。

  要知道原历史可没丁毅,皇太极打赢了松锦之战后,受迫于盛京的形势,也很想和崇祯议和。

  若许是陈新甲的家童改变了历史,但换一种想法,崇祯这么没担当,就算真的决定议和,最后崇祯能过群臣这一关也是问题。

  这件事被泻露之后,朝臣哗然,天下震动,给事中方士亮首先举报陈新甲,崇祯帝恼火极了,把奏疏压在宫中不发下。过后,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,严厉批评陈新甲,要他自我解释。

  但陈新甲可不是杨嗣昌,他才不背锅呢,他不但不引罪自责,反自诩其功,就差明说是皇帝让我这么干的,我快立功了。

  崇祯更加的愤怒,这时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,于是崇祯帝终于决定动手。

  崇祯十五年(1642)七月二十九日,陈新甲被下狱,他从狱中上书乞宥,崇祯不许。他只得贿赂高层,给事中廖国遴、杨枝起等多方营救,刑部侍郎徐石麒据不答应,大学士陈演亦大力援救,并且说:“按照国法,敌兵不打到城下来,不应当杀掉兵部尚书。”

  这时的崇祯开启装逼模式,大义凛然道:“别的不说,使我的七位亲王遇害、受辱,不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吗?”。说的好像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,就想和满清一决死战似的。

  刑部侍郎徐石麒曰:“人臣无境外交。未有身在朝廷,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。新甲私款辱国,当失陷城寨律,斩。”

  崇祯帝果断允了,赶紧杀人灭口。

  于是,当年九月二十二日斩陈新甲于市,大明朝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。

特大好消息,退出转码页面,下载爱阅小说app后,全部小说免看广告,还能优先看最新章节。活动推广期间,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100块钱话费。
第712章 议和之争(3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